環境問題已經成為制約山西省發展的“瓶頸”,影響到我省創建和諧社會的大局。今后五年,山西省將如何面對這個“躲不過的檻兒”。11月27日,就環境保護“十一五”規劃,省環保局進行了詳細解讀。
多項環保指標合理降低
山西省環境保護“十一五”規劃中提出,2010年全省河流監控斷面劣5類水體的比例降至40%以下,這與“十五”規劃中“到2005年,全省河流地表水體基本消滅超5類水質”相比,環保指標降低了。“十一五”規劃還提出“11個省轄市建成區環境噪聲達標區覆蓋率大于85%”、“二氧化硫控制在130萬噸以下”、“化學需氧量控制在33萬噸以下”,這幾項指標在“十五”計劃中的要求比較高,分別是:11個城市區域環境噪聲按功能區劃基本達到國家規定標準、二氧化硫控制在110萬噸以下、化學需氧量控制在20萬噸以下……
“十一五”環保規劃中,多項環保指標的降低,是在更科學合理的基礎上提出來的,這些指標更切合實際,不會因脫離現實而失去其指導意義,各市通過努力可以達到這個目標。
鼓勵專業公司共同治污
山西在城鎮化發展過程中,污水處理、垃圾處理、集中供氣、供熱等城市環保基礎設施滯后,形成了巨大的環保欠賬。投入不足,成為制約環境質量提升的關鍵因素。以污水處理廠為例。由于資金短缺,為確保引黃水質而必須建設的汾河上游四縣污水處理廠,歷經數載未能竣工;由于資金短缺,陽泉、臨汾、原平等地的污水處理廠曾出現因管網不配套、運營費用不到位而長期閑置。
山西省提出,在“十一五”期間,全省城市污水處理率平均要大于70%,要實現這樣的目標,僅靠各級政府的財力是遠遠不夠的,因此城市基礎設施的市場化勢在必行。為此,“十一五”規劃提出,著力環保政策創新,用市場機制推進環境保護,鼓勵污染治理專業化公司受托進入環境污染治理市場。
重點監管六大行業污染
長期以來,采煤、煉焦、電力、冶金、化工、建材等污染型行業在占據經濟主導地位的同時,也造成了極為嚴重的環境污染,2005年六大行業二氧化硫、煙塵、工業粉塵、工業廢水排放量分別占全省排放總量的97.05%、95.04%、96.89%和83.16%。
“十一五”規劃特別指出,工業污染是我省的主要污染來源,要把工業污染防治作為“十一五”期間的重要任務下大力氣來抓,特別要加強煤炭、電力、焦炭、冶金、化工、建材等重點行業的污染防治和環保監管。
環保有問題追究父母官
“十一五”環保重點工程項目總投資將達到804.1億元,其中包括工業污染防治、城市環境綜合整治等五大類重點工程,該投資預計占到“十一五”期間GDP總和的2.9%。
另外,規劃還提出了責任追究。各地對污染物削減目標的完成情況,將成為對地方政府主要領導和有關部門主要負責人進行任免獎懲的重要依據;當地環境質量惡化或污染嚴重不能改善的、出現重大環境污染和環境安全事件的、環境違法行為得不到及時處理的,將追究各領導的責任。
[責任編輯:]